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理解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理解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性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和控制程序;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及归档。本章的重点是审计证据及其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
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的分类。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
认定的含义;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
(三)审计证据的数量与质量特征
数量特征是充分性;质量特征是适当性。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程序;实质性程序。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目的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和控制程序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与基本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形式;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等因素。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永久性档案;当期档案。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审计证据
(二)审计工作底稿
四、考核要求
(一)审计证据
1.识记:(1)审计证据;(2)认定与审计证据;(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4)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2.领会:(1)审计证据的来源;(2)获取审计证据的途径;(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二)审计工作底稿
1.识记: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2.领会:(1)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2)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关系;(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