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深刻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目标;理解会计对象的涵义以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深刻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各自的特征,了解每个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重点掌握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会计基本假设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等基本理论;理解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了解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属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懂得什么是会计,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从而为下一步学习复式记账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现代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的涵义;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的涵义;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定义。
1.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企业财务报告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构成;不同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点。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第二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的涵义和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经营活动又包括供应活动、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
经济业务;外部经济业务和内部经济业务。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涵义。企业会计要素通常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资产的构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涵义,常见的流动资产项目;非流动资产的涵义,常见的非流动资产项目。
2.负债
负债的定义和特征。
负债的构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的涵义,常见的流动负债项目;非流动负债的涵义,常见的非流动负债项目。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特征。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4.收入
收入的定义和特征;收入的内容。
5.费用
费用的定义和特征;费用的内容。
6.利润
利润的定义;利润总额的构成。
(三)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的重要性: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2.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只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四种典型的业务类型。
举例说明既涉及收入和费用,也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三节 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有涵义。基本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的涵义;会计主体假设的重要意义;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的涵义;持续经营假设的重要意义。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的涵义;会计分期假设的重要意义。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的涵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三)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的涵义;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意义;权责发生制的适用范围。
收付实现制的涵义及适用范围。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的涵义;会计方法包括的内容。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涵义。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的内容: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五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涵义。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计量属性的涵义。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涵义和计量范围。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
(二)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三)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四)会计核算方法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四、考核要求
(一)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
1.识记:(1)会计的概念;(2)会计核算职能的涵义;(3)会计监督职能的涵义;(4)会计目标的定义。
2.领会:(1)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2)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3)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4)会计目标的两大体现,包括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5)财务报告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点。
3.简单应用:根据会计职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识记:(1)会计对象的涵义;(2)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3)经济业务的涵义;(4)会计要素的涵义;(5)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各具体会计要素的涵义;(6)基本会计等式的表述;(7)扩展的会计等式的表述。
2.领会:(1)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会计要素的特征;(3)基本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4)扩展的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5)只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四种典型的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6)既涉及收入和费用,也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3.简单应用:(1)说明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2)说明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三)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1.识记:(1)会计主体的涵义;(2)持续经营的涵义;(3)会计分期的涵义;(4)货币计量的涵义;(5)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涵义;(6)权责发生制的涵义;(7)收付实现制的涵义。
2.领会:(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2)明确会计假设对开展会计工作、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意义;(3)明确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提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重要意义;(4)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意义。
(四)会计核算方法
1.识记:(1)会计方法的涵义;(2)会计核算方法的涵义;(3)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涵义;(4)复式记账的涵义;(5)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涵义;(6)登记会计账簿的涵义;(7)成本计算的涵义;(8)账产清查的涵义;(9)编制财务报表的涵义。
2.领会: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识记:(1)会计确认的涵义;(2)会计计量的涵义;(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涵义。
2.领会:现行会计普遍采用以历史成本计量韵原因。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