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摄影构图》课是摄影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摄影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很好地掌握各种摄影技巧与技法,特别是画面内部构成的理论及技能,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下一步影视摄影造型、影视画面编辑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熟悉各种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又切实掌握拍摄作品所需的技能。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摄影构图与其他造型艺术构图的关联和差异,了解在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艺术规律,了解评价画面优劣的一般标准,了解不同形式的画幅对于摄影构图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关于摄影构图的基本美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经营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第二节 构图的一般规律
(一)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点的两边,或一条线的两边,有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一样的东西。
(二)平衡:在美学中,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等价,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划一的对称。造型艺术中,平衡是组成视觉形象的诸因素在组合中所需达到的一种美的分布关系。
(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中发现的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为1∶1.618。这种比例自古希腊至19世纪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比例。它被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和画家以及古典派雕塑家广泛应用于其创作中,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比例分割,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
(四)对比: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对比就是有效地运用异质、异形、异量等差异的对列。
(五)多样统一:又称作“杂多统一”、“对立统一”,它“寓变化于整齐”,是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比例、变化、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
(六)变化和谐: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来的概念,它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相成相济就是和谐。
第三节 评价画面的优劣标准
(一)一幅好的画面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摄影画面应该具有较强的视觉形象表现力;
(三)摄影画面必须简洁明了;
(四)摄影画面必须要重视画面的形式美。
第四节 边框、画幅、幅面划分
(一)边框。
(二)画幅: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种最常见的画幅形式,即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横画幅、竖画幅的长短边比一般为8∶5,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即加长加宽的画幅;方画幅的边比一般为1∶1。
(三)幅面划分:一般将镜头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画面几何中心、画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的边角,这四个部分对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处理画面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二)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等画面构成普遍规律。
(三)画面优劣的评价标准。
(四)边框、画幅、幅面的划分及其对摄影构图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1.识记:摄影构图的基本定义。
2.领会:摄影构图的两个目的,一是形式美,二是表现主题。
3.简单应用:根据构图定义,把握构图的本质所在,了解其与传统美术构图的异同,更好地明确摄影构图的特点。
(二)边框、画幅
1.识记: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的定义及其作用;
2.领会:边框是构图的基础,所谓构图都是针对边框而言的。
3.应用:运用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拍摄适合其特点的作品。综合应用: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确定适合的画幅,在影视摄影中,运用固定的画幅表现一切拍摄对象。
(三)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1.识记:评价画面优劣的几项基本标准。
2.领会:画面普遍性主题、画面形象表现力强、画面简洁、画面形式美的内涵。
3.简单应用:运用基本的画面评价标准,鉴别摄影作品的优劣,结合画面评价优劣标准,摄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四)构图创作的一般规律
1.识记:对比、黄金分割、平衡、变化和谐等构图基本规律。
2.领会:变化和谐、对立统一的内涵。
3.应用:运用各构图创作的基本规律,进行画面欣赏和拍摄创作。
第二章 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摄影构图中的重点章节,主要讲述画面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在画面当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在实践拍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个部分。其中,重点包括:突出主体的具体方法、画面前景的作用、简化背景的常用方法等;难点包括: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支点的应用、间接处理陪体、空白的作用及处理、影视摄影中的“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等。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大家了解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的概念,理解开放式构图、抒情性元素的意义,掌握突出主体、运用前景、简化背景、表现运动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在实践当中灵活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主体
(一)主体的定义
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它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点,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吸引摄影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在一幅画面当中,只能有一个主要事物是主体。
(二)主体的作用
在画面中主体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表达内容。主体是表达内容的中心,如果没有主体就谈不上主题思想的表现,画面就没有明确的意义,观众就无法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结构画面。主体是结构画面的中心,画面当中所有的元素都要围绕主体来组织,以主体作为画面结构的依据,为突出主体服务,主体具有集中观赏者视线的作用。
(三)主体的处理方法
一、主体位置:
1.黄金分割构图法。
2.三角形构图法。
3.S形构图法。
4.对角线构图法。
5.对称式构图法。
(四)支点所谓的支点,就是在拍摄以表现规模、场面、气势、气氛为主的画面时,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点或一个物体,使其在画面中起提纲契领、统帅全局的作用,使画面组成一个整体,这个点或这个物体就是支点。
第二节 陪体
(一)陪体的定义
陪体是在画面当中陪衬、渲染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被摄对象,它是画面当中与主体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次要对象。
(二)陪体的作用
(三)陪体的处理方法
直接处理陪体和间接处理陪体
第三节 前景
(一)前景的定义
前景即在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察者最近的景物。此外,前景还有位置的意义,即在画面当中无论是主体、陪体或环境的其他组成部分,只要处在离观察者最近的位置上,就可以称其处在前景的位置。
(二)前景的作用
(三)框架式前景
在前景处理当中的一种特殊前景。如果框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我们往往称这种前景为“装饰性前景”。
框架性前景的作用:它可以强化画面的图案美感觉,可以使画面显得更加独立完整,特别是装饰性前景更具有这种作用。它有利于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的主体身上。框架可以遮挡不必要的、妨碍主体突出的杂乱事物。
第四节 背景
(一)背景的定义
在一幅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就是背景。
(二)背景的作用
背景在画面当中往往可以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背景还可以点明、深化、丰富主题;在画面的形式上,利用背景和主体影调、色调的对比,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在画面当中,利用前景和背景的对比,还可以形成景深构图,即在画面当中前景景物和画面深处的景物都是清晰的,前后对比可以表明主题意义。
(三)背景的处理方法
1.在背景的处理中,背景运用一定要有意义,只要背景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画面里面,它就必须要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如果背景没有明确的意义,那么它就是多余的因素,要想方设法将其排除或者弱化。
2.要注意形成背景与前景、主体、陪体等的影调、色调对比,如果没有差别,则达不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3.背景的处理一定要注意简洁,“舍”去与主题无关的景物。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