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而设的一门课程。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一门基础学科。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最终发生地是学校,最终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都要学习新课程、了解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就学校教育而言,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主要落实到教学上。有效的教学设计又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学设计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本书共分7章:第1章主要是明确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观念,通过本章学习,树立新的课程理念,为新课程教学设计打下理论基础;第2章主要是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3章主要论述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第4章是明确学习任务的分析方法、学习者的起点的分析方法,这方面是教学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第5章和第6章是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媒体设计,这两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具体论述了各种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以及具体的操作案例;最后一章主要是谈新课程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如何根据新的理念进行评价设计。
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考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地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新课程、新理念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学习方式的概念;理解教学的概念,儿童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的含义;理解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
Ⅱ. 课程内容
1.1 “教学”概念的重建
1.1.1 新课程对教学功能的定位
1.1.2 学习主体与教育主体
1.2 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1.2.1教育观念的更新
1.2.2教师角色的转变
Ⅲ.考核知识点
一、 “教学”概念的重建
二、新课程对教学功能的定位
三、学习主体与教育主体
四、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概念的重建
理解:教学的概念。
二、新课程对教学功能的定位
识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学习方式的概念。
三、学习主体与教育主体
理解:儿童中心说,教师中心说。
四、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理解: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2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四种基础理论;理解教学设计的功能,四种理论的基本内容,加涅关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条件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能应用各种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Ⅱ.课程内容
2.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2.1.1什么是教学设计
2.1.2教学设计中的主体
2.1.3教学设计的功能
2.2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2.2.1 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
2.2.2不同学派代表的教学设计理论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识记:教学设计的定义
理解:教学设计的功能。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识记:教学设计的四种基础理论。
理解:教学设计的四种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加涅关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条件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能应用各种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3章 教学目标的设计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的要素;理解教学目标的系统,教学目标的功能,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学习需求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应用本章理论制定教学目标并合理的表述;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
Ⅱ.课程内容
3.1教学目标概述
3.1.1教学目标的概念
3.1.2教学目标系统
3.1.3教学目标的功能
3.1.4教学目标的分类及水平分析
3.2教学目标的设计
3.2.I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3.2.2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概述
二、教学目标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系统
四、教学目标的功能
五、教学目标的分类及水平分析
六、教学目标的设计
七、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八、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识记:教学目标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系统
理解:教学目标的系统。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
四、教学目标的分类及水平分析
理解: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
五、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理解:确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学习需求的分析。
六、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识记:教学目标的要素;
理解:教学目标的表述。
应用:能应用本章理论制定教学目标并合理的表述;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的教学
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
第4章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任务分析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学习任务分析的概念,学习任务分析的三种方法,起点行为,终点行为;理解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态度情感起点水平的分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社会特;能应用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分析。
Ⅱ.课程内容
4.1学习任务的分析
4.1.1 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4.1.2 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4.1.3 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
4.2对学习者的分析
4.2.1 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分析
4.2.2 对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Ⅲ.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任务的分析
二、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四、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
五、对学习者的分析
六、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分析
七、对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Ⅳ.考核要求
一、学习任务的分析
识记:任务分析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识记:学习任务分析。
理解: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理解: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四、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
识记:学习任务分析的三种方法。
理解: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应用:能应用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进行任务分析。
五、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分析
识记:起点行为,终点行为。
理解: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态度情感起点水平的分析。
六、对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社会特征。
应用: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者的分析是否合理。
第5章 教学策略设计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学准备策略的概念,教案编写的基本内容,教案编写的基本形式,教学实施策略的内容;理解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加涅有关教学活动安排的理论,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教案编写的各种基本形式,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皮亚杰的“认知结构”与“图式理论”,动机激发策略,教学内容呈示方式的策略,教学中沟通与合作的策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能应用本章所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Ⅱ.课程内容
5.1 教学准备策略的设计
5.1.1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
5.1.2 教学活动的进程编排
5.1.3 教学方案的形成
5.2 教学实施策略的设计
5.2.1 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依据
5.2.2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5.2.3 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准备策略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
三、教学活动的进程编排
四、教学方案的形成
五、教学实施策略的设计
六、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依据
七、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八、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