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旅游景区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课程是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选题面宽,涵盖了旅游区开发战略理论、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市场研究、旅游区投资建设规划、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旅游总体规划、线路设计、区位空间布局、旅游信息等。内容丰富全面,知识覆盖面较广,能够比较系统、全面的反映当代国内外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成果,适应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需要。该课程注重基本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内容丰富,充分考虑到本科教育层次的要求和特点,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和针对性。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更深刻的了解景区规划中有关的客源、资源、人力、资金等的管理,熟悉旅游规划的分类及特点,能够根据相应标准制定旅游规划,完善景区的综合管理。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旅游区开发战略和规划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分析旅游区开发战略、开发程序以及旅游区规划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内容和类别。要求重点掌握规划程序和景区划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旅游区开发战略
旅游区开发和规划是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区域经济开发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旅游区的确定——基础战略
旅游区的确定和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是旅游区开发规划的基础。旅游资源有点状展布、现状展布、网状展布三种类型。
二、资金筹措——投资战略
三、管理机构——人才战略
管理机构是旅游区开发、规划得以正确、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节 旅游区开发程序
一、旅游区开发可行性论证
开发可行性论证包括三个方面:旅游资源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区域经济基础。
二、开发导向模式确定
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是旅游区的发展方向,旅游资源结构和旅游市场结构决定了旅游区的开发导向模式。
三、旅游区开发与规划设计
旅游区开发与规划的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旅游区规划、确定旅游区的主体形象、旅游资源开发序列和层次、服务产业与设施规划布局、环境与资源保护措施。
第三节 旅游区规划的理论基础
一、旅游区规划的含义
旅游区规划是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的一种部门规划,是旅游未来状态的设想、或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计划。
二、旅游区规划的目的
三、旅游区规划的特点
旅游区规划的特点有:客观性、地域性、层次性。
四、旅游区规划的原则
旅游区规划应遵循五个原则:贯彻国家有关风景区的政策法规、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服从高层次或主体系统发展战略、多种方案对比择优录用、在一定范围和幅度内的灵活性。
第四节 旅游区规划内容和类别
一、旅游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二、旅游区规划内容
旅游区规划的内容:确定旅游区性质、划定旅游区的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带、划分景区和其它功能区、确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容量和旅游活动的管理措施、统筹安排公用和服务的其他设施、估算投资和效益、其他需要规划的事项。
三、旅游区规划类别
三、考核知识与考核要求
(一)旅游区开发战略
识记:旅游区开发三大主题。
领会:旅游资源三种展布类型。
(二)旅游区开发程序
识记:可行性论证的内容;“三宜三不宜”原则
领会:旅游区开发与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综合运用:旅游区开发步骤。
(三)旅游区规划的理论基础
识记:旅游区规划的概念;旅游区规划的特点;旅游区规划的原则。
领会:旅游区规划的目的。
(四)旅游区规划的内容和类别
识记:旅游区、风景名胜区的概念;旅游区规划的类别。
领会:旅游区规划的内容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