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程,以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化等课程为基础,提炼并融合了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栽培学、育种学、良种繁育学、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课程的精华,并恰当地加入了现代园艺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园艺”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了解和认识,熟悉并掌握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园艺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及从事农业推广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绪论
1.园艺学的含义
2.园艺发展简史、现状和前景
3.园艺生产的地位和特点
考核目标:了解园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明确园艺生产的地位和发展前景,掌握园艺学的概念和园艺生产的特点。
第一章 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节 植物学分类
1.植物学分类系统和拉丁文学名
2.重要园艺植物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考核目标:了解植物学分类的意义,明确植物分类系统的排列级次、拉丁文名称组成,掌握重要园艺植物所述植物学上的科。
第二节 果树的分类
1.按叶生长期特性分类
2.按生态适应性分类
3.按生长习性分类
4.果树栽培学的分类
考核目标:了解果树的分类系统,明确各种分类方法,重点掌握果树栽培学分类方法
第三节 蔬菜的分类
1.按产品器官分类
2.农业生物学分类
考核目标:明确蔬菜的主要分类方法,掌握蔬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以及常见蔬菜按产品器官分类的归属。
第四节 观赏植物的分类
1.生态学分类
2.按植物原产地分类
3.其它分类法的分类
考核目标:明确观赏植物的主要分类方法,重点掌握生态学分类方法。
第二章 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
第一节 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
1.种子和幼苗
2.根的生长
3.茎的生长
4.叶的生长
5.营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考核目标:了解园艺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熟悉营养生长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种子的构造;根的变态及形成、根的生长条件;芽的特性、茎的功能、茎的形态和变态、茎的生长特性;叶的功能、类型及变态、叶幕的形成。
第二节 园艺植物的生殖生长
1.花芽分化
2.开花与坐果
3.果实生长发育
考核目标:了解花芽分化的机制、园艺植物生殖生长过程,熟悉花的组成部分、果实品质形成的要素,掌握花芽分化的概念及类型;园艺植物结果习性、授粉类型以及果实的类型和生长动态,明晰花芽分化的调控措施、果树落花落果的原因。
第三节 园艺植物营养贮藏器官的形成和发育
1.地下营养贮藏器官的形成和发育
2.叶球的形成与发育
3.肉质茎的形成与发育
4.菜苔的形成与发育
5.鳞茎的形成与发育
考核目标:了解营养贮藏器官的种类及其形成过程,熟悉其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休眠
1.休眠的类型
2.休眠的器官
3.休眠的机制与休眠控制
考核目标:了解休眠的机制,掌握休眠的类型和主要器官,明晰控制休眠的主要措施。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