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461、先天遗传因素。2、家庭因素。3、文化传统因素。4、阶级和阶层因素。
二、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P671、素质。2、教育。3、社会实践。4、勤奋。5、兴趣。
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P77(一)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P791、需要和动机。2、兴趣和爱好。3、个性、过去。5、知识结构。
四、韦纳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因素:P911、努力。2、能力。3、任务难度。4、机遇。
五、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P1161、社会环境因素。2、团体因素。3、态度系统特征因素。4、个体人格因素。
六、失调有程度上的区别,它决定于两个因素:P1201、认知对个人的重要性。2、失调认知的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
七、动机是制约个体活动效率的因素:P1271、个体活动效率的主观制约因素。2、动机因素比能力因素要重要。
八、根据管理心理学家的研究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因素:P1661、心理因素<首要因素>包括:<1>价值观念一致。<2>兴趣与爱好一致。<3>性格、脾气相近与互补。2、环境因素,包括:<1>工作与生活方式。<2>共同的利害关系。<3>亲缘、地缘及历史关系的影响。3、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还必须有深负众望的核心人物存在。
九、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P1731、利用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密切,互相信任,凝聚力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学习、提高业务。2、利用非正式群体内部压力大的特点,做好引导工作,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群体内部信息灵敏、迅速等特点,使领导及时收集到意见和要求,从而提高决策水平。4、利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影响大、活动能力强的特点,给予他一定的权力。5、努力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组织结构一致,从而使职工获得最佳的工作心理状态。
十、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P1731、要做好其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2、要重视与他们的感情联络。3、要使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目标纳入组织的轨道,使他认识到只有实现组织的大目标,才能保证其小群体目标的实现。
十一、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P1821、群体因素,包括:<1>群体的性质。<2>群体的成员。<3>群体的气氛。<4>群体的凝聚力。<5>群体的一致性。2、个体特征,包括:<1>智力水平的高低。<2>情绪的稳定性。<3>“自我映像”。<4>个性特征。<5>态度与价值观。<6>生活阅历。3、问题的性质。
十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1881、 目标结构。2、规范的性质。3、领导方式。4、成员的个性特征。5、与外部的关系。6、群体的地位。7、群体的规模。8、信息沟通状况。9、奖励方式。10、成员身心健康。
十三、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P2221、语义上的障碍。2、知识水平的限制。3、知觉的选择性障碍。4、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5、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6、信息过量的影响。
十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P2361、相似性和一致性。2、距离的远近。3、交往的频率。4、性格和气质。5、主观印象。6、思想品德。7、需求互补。
十五、影响领导决策的客观因[1]

热点关注:
广东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二)
全国2020年8月自考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广东省202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常见问答
全国2017年4月自考公司法试题
2021年广东自考英语翻译及写作的高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