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是甘惜分教授的《新闻理论基础》。
*1957年,毛泽东提出“新闻手段”这一概念。
*新闻自由
一、新闻自由的内容
一是传播主体享有传播自由
二是接受主体享有接受自由
传播自由是实现接受自由的前提,接受自由是传播自由的行为目的
二、新闻自由的实质
新闻自由的实质就是社会公众的一种民主权利,是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认证权的实现程度问题。新闻自由实质上就是通过传播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它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在揭示新闻自由本质的基础上,给新闻自由所下的定义。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1.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自由
2.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和无产阶级新闻自由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不是永恒的东西
3.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四、两种不同的新闻自由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就是金钱和资本的自由
2)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极力操纵新闻传媒
3)资本主义新闻媒体的自由被限定在不能侵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严格界限之内
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的自由
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有领导的自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五、约翰·弥尔顿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
1.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
2.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观点是公开市场”
3.新闻自由思想的要害是反对政府的干预
*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口号。
*著名诗人、政治家约翰·弥顿是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政治家,出版了《论出版自由》,英国成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中,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宣言第一次经法律形式将言论出版自由当作公民的基本权力规定下来。
*美国国会1791年通过联邦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拥有言论出版自由,并强调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裴逊发表了新闻史上著名的言论“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的立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
*新闻自由口号主要在17世纪奠定思想基础,18世纪付储实践,19世纪达到了顶峰,20世纪40年代被社会责任理论取代。
*列宁对新闻自由口号给予积极的评价,说它是“从中世纪直到19世纪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口号”
*新闻控制
一、新闻控制的概念和实质
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二、新闻控制的目标和五种途径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给予新闻传播一定的自由度,使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不违背施控者的利益和主张,新闻控制的目标是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对新闻传播行为实行的社会控制,包括如下手段:
1.经济控制:即经济命脉控制,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对传媒施加的控制手段,用经济掌握新闻传媒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
2.法规控制: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3.政策控制:国家和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4.行政控制:国家对新闻事业进行行政管理
5.伦理控制:通过制定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对新闻媒介施加的控制
三、新闻控制法规、政策、伦理的关系
1.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伦理,都是控制新闻传播的行为规范。
2.根本性的新闻政策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一贯主张,是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有贯穿新闻政策的根本精神;
3.新闻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用,稳定化的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条文,新闻法规可是说是法律化的新闻政策,但并不意味着政策就是法,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
4.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是在新闻政策指导下诞生的,
1)二者所体现的阶级利益,二者的根本目标和使命,二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
2)二者不同表现在:
a)制定主体不同,新闻法规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和颁发,新闻伦理由新闻工作者协会等非权力机构制定和公布;
b)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职业道德的规范较为笼统和抽象,新闻法规则十分明确、严格和具体;
c)二者的强制方式不同,违背新闻伦理要受到道德上的遣责,不一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触犯新闻法规除了要受道德上的遣责,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新闻职业和新闻从业者
一、新闻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指社会分工中以特定手段和技艺向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和岗位。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业。
二、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
2.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
3.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4.作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5.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
三、新闻职业的弱点——浮光掠影
一、新闻从业者的含义
新闻从业者,广义上讲,是指以采集、制作、传播新闻信息及其相关活动为专门职业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讲,则是指从事新闻采编一线的人员。其范围包括:
1.新闻信息采编播的业务人员;
2.新闻产品的技术处理人员;
3.新闻产品的发行推销人员;
4.新闻教育和学术研究人员;
5.新闻传播的管理人员
二、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征
1.政治上的要求高
2.社会活动能力强
3.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
4.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三、新闻从业者的四项职业修养
1.政治修养
2.思想修养
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有六项: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C.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E.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F.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4.业务能务修养,包括:
1)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
2)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
3)调查研究能力
4)文字表达能力
5)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
四、新闻从业者的四项要求
1.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
2.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做长度的唯物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根本的思想修养
3.树立公本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4.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1899年3月,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是,第一次出现记者的称呼。
*198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新闻职业道德条例《记者守则》(试行草案)。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过了第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新闻学
一、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提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新闻学的母体是政治学,说它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有三个理由:
1.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2.已形成自己多层次的学科体系;
3.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已经成了一种职业
二、新闻学的层次——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
三、新闻学理论的地位与意义
新闻理论处于新闻学学和体系的基础学科地位,科学新闻理论的形成,是新闻学自成体系的主要标志。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他学科起着统领作用,一旦新闻理论发生重大突破,就会带动新闻学实现全面的发展。
四、新闻学的发展简史
1.世界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1)世界新闻学和萌芽时期
A)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育在它的母体——政治学中。
B)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著名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
C)早期新闻学以报纸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因此早期的新闻学又称报学。
D)19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出版的《德国新闻事业史》,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2)世界新闻学的成熟时期
A)1922年出版的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的《舆论学》,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新闻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等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B)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标志着新闻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新闻学走出传统新闻学的原有境地,进入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3)世界新闻学的发展时期
A)大从传播学诞生于美国,形成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对早期传播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四大先驱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他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他提出影响深远的“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他创立了著名的“团体动力学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他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B)美国学者施拉姆是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人,被称为传播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1)中国近代新闻学的萌芽
A)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洪仁玕是非曲直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政治家。他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资政新篇》中吸纳了当时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想,提出了设立新闻馆、出版报纸和新闻论著等一系列主张
B)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
C)1894年之后,中国早期新闻思想进入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新阶段,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开拓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产,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D)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度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锐利武器
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A)1918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20日,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做为一门专门的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
B)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的出版,是我们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至此中国新闻学形成了要素较为齐全的学科体系,标志着中国新闻学达到了成熟阶段
3)中国新闻学的曲折发展
A)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经典之作的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础观点》、毛泽东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发表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B)1956年7月,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启动。
C)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新闻学发表现为一是正本清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二是打开国门,引进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和体系。1982年,甘惜分教授《新闻理论基础》面世,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第一次进行系统化的表述
3.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1)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新闻思想
1948年,马克思任总编的《新莱茵报》是全世界第一张无产阶级政治机关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相当完备的办报方针、口号和原则,并且以“无产阶级报刊”的概念代替了“人民报刊”这一概念。
2)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思想
列宁第一个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新闻事实的党性原则的理论,主张党应当成为党的思想中心。
3)中国共产党和创立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可以说是世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新的高峰。
热点关注: